close

‧西格提‧1928‧
請放大---József  Szigeti, 1913

1925年留聲機開始採行所謂「電氣錄音Electrical Recording」的新錄音方式。
這有賴於某些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先是1916年美國[ 西方電器 ](簡稱WE)工程師Edward C. Wente改良原先WE 1B型「炭精式」麥克風 ,開發出新的「電容式」麥克風;接著[ 貝爾實驗室 ]的兩位專家Henry C. HarrisonJoseph P. Maxfield,製作出一部頻寬從50至6k赫玆、可以阻抗匹配的錄音座,超越取代之前所謂「Acoustic recording(華語界通稱)機械錄音」的頻寬限制(僅只250至2.5k赫玆)。
在這樣的技術條件下,留聲機皇皇進入新時代,一般認定好聲的(留聲機或現代)錄音即以此年為分水嶺——也就是說1925年之前的錄音皆衰聲也。
當時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將專利權買下,開始發售標示[Viva-Tonal千秋之聲]的新式SP,而勝利(即RCA)則以[Orthophonic正統原音]拼鬥唱碟市場。

József Szigeti的大頭照 今天亮相的78SP套碟Columbia L2265-2269(WAX-4420-2、4421-3、4422-3、4423-3、4424-2、4425-2, 4426-1、4427-2、4428-2),發行於1928年正值「電氣錄音」初期,足以見證這個進步年代。
監製兼轉錄成數位檔的工程師叫Mark Obert-Thorn,是當下武藝最高強的歷史錄音製作人,他在解說小冊里提及1928年的Viva-Tonal壓版,有著極秀異的錄音品質,但轉速不怎麼正確——如第1面轉速只77轉,第2面則成了74.2轉——所以轉錄工程得先降服轉速的挑戰才行。
底下就是這位高手做出來的優美成果,因種種不及備載的理由,咱只能請閣下聽聽第2樂章。

西格提Joseph Szigeti (匈牙利文:József Szigeti ,9, 5, 1892—2, 20, 1973)演奏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Adagio》樂章  O8:54


取材自:

Naxos 8.110948 Szigeti: Brahms & Mendelssohn concerti [1928, 33] Naxos 8.110948,©2002
Johannes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
Hamilton Harty 指揮Halle Orchestra
Columbia L2265-2269
Allegro ma non troppo (Cadenza: Joachim)  2O:45
Adagio  O8:54
Allegro giocoso, ma non troppo vivace  O7:22

本碟因版權問題,不在美國境內發行╲販售



[ 附 錄 資 料 ]
⊙西格提另有1948年現場演奏錄音
 Concerto for Violin in D major, Op. 77
Conductor: Dimitri Mitropoulos
Performer: Joseph Szigeti (Violin)
Ensemble: Philharmonic Symphony Orchestra
Recording : Live
Recording Date: 10/24/1948
Music & Arts 1197  ,©2007


Szigeti and Hubay c.1910
⊙《用小提琴歌唱——追憶西蓋蒂 》⊙
王 崇剛 編譯


 30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曾和一位老友一起欣賞匈牙利小提琴家約瑟夫·西蓋蒂1933年錄製的孟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唱片。當時的情形至今讓我難忘,西蓋蒂的感情抒發是那樣直白,他的演奏簡直把優雅、熱情、高貴、自信、輕柔、富於活力這些讚美之詞都佔全了。

    那天晚上,我們還把這一錄音與史坦1959年錄製的同一曲目進行比較。史坦的錄音是當時孟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的首選版本,當然也有很強的表現力,但我的朋友說:「史坦的確不錯,但相對於西蓋蒂就平庸多了。」

    在我看來,當代的小提琴名家帕爾曼、祖克曼、鄭京和等人的藝術功力都尚未達到西蓋蒂的境界。他們的演奏總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所有的樂句似乎都攙雜著一種媚態。技巧雖然完美,但缺乏個性。

    西蓋蒂的琴音可以顯現出多種格調,他可以把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演奏得清新明快,也可以用堅硬、苦澀的聲音表現普羅高菲夫作品中的冷嘲熱諷。

    西蓋蒂1892年11月5日出生在布達佩斯,孩童時代失去了母親,曾在鄉下由他的祖母撫養。他很早就顯示出出眾的音樂才華,在咖啡館樂隊當領班的父親更是望子成龍,為他制定了詳細的培養計劃。

    西蓋蒂先被送到布達佩斯一家私立音樂學校,接著他進入了皇家音樂學院(1925年這所學院更名為李斯特音樂學院)。1905年,西蓋蒂在柏林首次登台。1907年在倫敦亮相。在柏林他見到了作曲家布索尼,在倫敦兩人再次會面。布索尼是當時頗具盛名的鋼琴家,又是一名雄心勃勃的作曲家。他把西蓋蒂招致門下,努力拓展他的文化視野。在布索尼的引導下,西蓋蒂開始對現代派音樂產生興趣。

    對少年西蓋蒂有重要影響的人物還有比利時小提琴家伊薩依。在伊薩依成名之前,當時最優秀的兩位小提琴家是約阿幸和薩拉莎蒂。他們兩人的風格截然相反。小提琴家弗萊什(1873-1944)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公眾期待一個把約阿幸的熾熱感情和薩拉莎蒂的完美技巧相結合的人物出現。最終伊薩依做到了這一點。」伊薩依演奏中大量使用顫音,以前這種技法只是偶然使用在特殊段落的裝飾中。伊薩依把顫音變成了個人風格的基本要素,而後克萊斯勒使這項技術更加完善。

    西蓋蒂的演奏個性的形成階段得到了伊薩依的細心指點,但他沒有像艾爾曼、海菲玆那樣迅速步入職業演奏家行列。1908年到1923年,西蓋蒂在英國錄製了幾張唱片,並演出了多場音樂會,但未引起轟動。此後他到一家德國馬戲團工作。他很喜歡在這裡的經歷。

 為了獲得可靠的收入,1917年西蓋蒂接受了日內瓦音樂學院的教授職位。一年後,他放棄了教學,重返舞台。1925年,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邀請他去美國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西蓋蒂的職業演藝生涯從此正式開始。

    西蓋蒂與現代派作曲家的密切接觸使他並不滿足於演奏大多數小提琴家經常演出的那些所謂經典曲目,他認真研究了18世紀作曲家柯瑞利、塔蒂尼的作品,反覆練習巴赫的組曲和奏鳴曲。現代派作曲家史特拉文斯基、普羅高菲夫、拉威爾、米堯、布洛赫、希曼諾夫斯基、盧塞爾、巴爾托克也不斷有新作讓他演奏。普羅高菲夫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巴爾托克的第一狂想曲和三重奏《對比》都是題贈給西蓋蒂的。

    西蓋蒂非正統的節目單使他很難成為像克萊斯勒、海菲茲那樣的明星。30到40年代,他在公眾心目中是學者型的演奏家。西蓋蒂的確可以稱得上學者,他精通多種語言,學識淵博,知識廣泛。他有超人的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可以憑直覺領會音樂的豐富內涵,他對小提琴樂器本身也有精深的研究。西蓋蒂在馬戲團學到的即興演奏本領,使他可以通過音樂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與觀眾直接交流。

 西蓋蒂留下了不少唱片資料。他的早年錄製的協奏曲可以在Pearl公司找到。這裡有他1928年錄的布拉姆斯協奏曲、1932年錄的貝多芬協奏曲,1933年錄的門德爾松協奏曲、1934年錄的莫扎特第4協奏曲,1935年的普羅高菲夫第1協奏曲,全部由畢勤指揮。Pearl公司還有西蓋蒂1937年錄的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與卡爾·弗萊什合作)和1939年錄的布洛赫協奏曲(由孟許指揮)。

 美國Music & Arts公司有一個效果更好的布洛克協奏曲版本,這是西蓋蒂1939年與指揮家孟根堡合作的錄音(CD-270)。這家公司還有西蓋蒂1945年在廣播電台錄製的貝尔格小提琴協奏曲和莫扎特的第3協奏曲(CD-668),擔任指揮的是米特羅普洛斯。AS唱片公司出版了一張西蓋蒂與華爾特合演的莫扎特第3協奏曲,唱片上還收錄了兩位大師的排練片段。Vanguard公司出版了西蓋蒂1956年錄的巴哈的無伴奏組曲和莫扎特奏鳴曲全集,還有1944年與阿勞合作的貝多芬奏鳴曲全集。Vanguard公司推出的西蓋蒂1940年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音樂會實況非常珍貴。為他伴奏的是作曲家巴爾托克,演出曲目包括巴爾托克的狂想曲,貝多芬的克羅采奏鳴曲和德布西的奏鳴曲。

    1940年西蓋蒂移居美國,一邊從事演出一邊教學。戰後他曾回到歐洲出席了卡薩爾斯主持的Prade音樂節。西蓋蒂撰寫的著作包括《小提琴家摘記》、《喜愛琴弦》和《西蓋蒂與小提琴》。他在60年代停止了演出活動,專心從事教學和寫作,1973年4月在瑞士去世。

*****按*****
1)此文在中国不斷被轉貼,几不署作者大名與出處。
2)為了便於閱讀,除了轉繁之外,咱也將文中的人名改成島嶼慣用的譯名(只留到西蓋蒂)。
József  Szigeti, 19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neiwi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