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學者Andrew F.Jones(1998)的《留聲中國: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宋偉航漢譯,台北商務,2004)從文化研究的進路深入考掘了上世紀2次大戰前中國大陸類比文化的許多面相,前人所未言地揭櫫:「留聲機文化」發展初期,亦即20世紀初,唱片工業即「全球化」地整編了生產宗主國跟其大部份殖民地。帝國主義文化工業的積極擴張,不僅顛覆了學界想當然耳的「現代性邏輯」,也否證了殖民地「現代化遲緩」的論述(pp80-86)。
2戰之後,冷戰體制卻翻轉了這樣的「盛況」,比如中國大陸雖全盤接收戰前帝國主義SP唱片工業的設備,卻得獨力開發隨之而來的LP時代,踏上風景殊異的路途;而島嶼陷在百廢待舉的窘境,等不及外援,蹣跚而又自信十足地接上LP世界的軌,卻遲至1988年,全球四大之1「寶麗金」方登陸島嶼--乃台灣首家跨國唱片公司--島嶼似才正式捲進全球化唱片工業體系。
關於2次戰前的兩岸唱片工業的發展,漢語界已有許多許多準確的論述,咱缺乏資格插嘴。
本文僅只關注於戰后階段。請分兩頭。
A.島嶼部份。資料極少,咱發現基本架構幾乎承襲自楊克隆《台灣流行曲歌研究》(師大國文所碩論,1998)〈第貳章概說、第三節台語流行歌曲流變史〉,不管是葉龍彥《台灣唱片思想起》(博揚文化,2001)或劉惠月、劉潤惠整理的《光復後的客家音樂發展概況》皆然;近年郭麗娟田調的《台灣唱片發展簡史》(pdf檔詳下‧‧另見《寶島歌聲》【之貳】,玉山社,2005),挖出1些珍貴資料。但上開皆有許多脈絡沒有觸及或沒能釐清、許多年份無法確定。
B.中國部份。曾是全中國最大、也是唯1唱碟、唱機、唱針3位1體的獨大國有企業「中國唱片公司」2003年自行編纂了清晰的家史,年代學的資料不缺。而香港的黑膠魔人之1Patzak氏,或浙江桐鄉的唱碟魔人壽小鈞君則不藏私地勤奮補充並分享相當豐富的(版本學)原始資料與圖檔。
借助以上成果,大約稍可素描出發展史的部份側顏。底下若有舛誤,當然是咱的以訛傳訛,這是不夠用功所致,懇請高明就教指正。
背景常識~~
‧78轉手搖/發條留聲機唱片SP
1904年(光緒30年),中國京劇大師孫菊仙在上海「勝利唱片」灌錄SP《舉鼎觀畫》等約10面。
1906年(光緒32年),世界首批南管SP,共3碟:陳明章演唱《為著命》、《疼著夫兒》、《千里急》、《輕輕看見》;王以敬演唱《誰人相似》。
1910年(明治43年),日蓄在台北榮町(今衡陽路)設立分公司,推出「鷹標唱片」。
1914年(大正3年),岡本檻太郎帶台灣樂師林石生等及歌手共15名,首度赴東京灌錄台灣音樂。
‧電氣唱盤LP
1948年,美國哥倫比亞 (CBS) 推出由Peter Gold Mark發明的單聲道錄音Mono/10吋/12吋33又1/3轉膠碟。
1949年,美國勝利(RCA)推出單聲道錄音/7吋45轉膠碟。
1958年,美國正式推出立體聲錄音Stereo/10吋/12吋膠碟。
1963年,菲利浦發明「卡式錄音帶Compact Audio Cassette」。
1965年頃,美國William Powell Lear改良出車用8軌「匣式(錄音)帶8-Track Cartridge 」
1982年,菲利浦和Sony將4.8吋/16 Bit 44.1kHz取樣/雷射唱片(cd/西氐)推向商業市場。
(因篇幅有限,原附圖100多枚,臨時抽下。完整的《插圖版》請俟來日。
做部落是當不了「貼圖ㄐ|ㄚ」的,肯,鬱卒啊咱…………)
年代 | 島嶼台灣 | 中國大陸 |
留 聲 機 SP 時 期 | ||
1950年之前 | 1945年2戰結束,日人留下大量留聲機與唱片。日資唱片公司全數撤走,島嶼唱片製造技術貧弱。 1947年之後,台灣已有錄音技術,有中廣電台、美軍電台、和鳴錄音室等,錄音器材全來自接收日治時代放送局設備或美軍電台淘汰機器。 1948年,「女王唱片」成立,開始製造唱片 (Kh`o按,有謂「女王」乃許石成立於1952年的「中國唱片公司」,後來改的名。待考) |
1945年二戰結束,「百代」恢復生產;「勝利」因有日資屬於敵產,被國民黨政府沒收,美國「RCA」購回51%股權。 1947年,「大中華」恢復生產。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百代」以時局不穩、生意清淡為由,歇業停產,全體工人解散。 「勝利」以銷售器材來維持開銷,因設備不全,1直未能開工。 「大中華」則因唱片銷售差,開工不足,部分工人被辭退,瀕於奄奄1息。 |
50年代前期 | 1952年,許石成立「中國唱片公司」,在三重設工廠。 陳秋霖成立「勝家」唱片工廠。兩家皆發行台語流行歌,後因虧損連連結束營業 1953年,李山珍成立「麗歌唱片」製造廠。 汪思明成立「思明唱片」 1954年,台灣出版第一張自作盤、灌錄「中華民國國歌」,由國防部示範樂隊演奏,「大中華唱片」(?,待考)公司發行。 1956年,島嶼研發出33轉唱片。 1957年?「亞洲」唱片成立於台南市。 唱片公司陸續成立,以翻版日本唱片和香港的歌曲唱片為主。 |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中共「上海市軍管會」接收「大中華」。 6月推出第1批《中華唱片》 7月上海推出《人民唱片》 1950年,「大中華」更名為「人民唱片廠」。 1951年,「華東工業部」成立了公私合營的「上海唱片製造公司」(旋改名為「上海唱片廠」),生產《紅唱片》品牌。 1952年,「上海唱片廠」開始生產「中華牌」101型留聲機。 1953年,「上海唱片廠」劃歸「中央廣播事業局」,更名為「上海人民唱片廠」。 1954年,北京「人民唱片廠」遷至上海與「上海人唱」合併,仍稱「上海人民唱片」。 至此形成全中僅只1大家唱片廠的獨大局面。 此發展初期,共出版《人民唱片》、《紅唱片》、《中華唱片》1,371個片號,690多萬枚留聲機SP。 1955年,「上海人民唱片廠」改名為「中國唱片廠」(下簡稱「中唱」),《人民唱片》也改名為《中國唱片》。 1956年,中共「僑委會」在香港成立「藝聲唱片公司」,在海外出版《中國唱片》的副牌《藝聲唱片》。 |
單 聲 道 LP 時 期 | ||
50年代后期 | ??年,「松竹」唱片在高雄成立。 1957年,葉進泰(現為錸德董事長)成立「鳴鳳」與「第一」唱片,回收2手碟,加熱後翻製成SP。 1957年,出現7吋唱片,中心開大圓孔,分45轉和33轉兩種,33轉每面12分鐘。 (Kh`o按,1](進口的或國產的?)電氣唱盤顯然已經上市。當時「美軍顧問團」福利社PX不斷流出跟美、日同步的海外版唱片軟、硬體,對愛樂資產階級與島內唱片工業的影響,猶未見論述。 2]SP的氣數顯然已盡,但尚無法查明壽終年份,歎。) 葉經泰設計出唱片轉速調整器。(按,1]未明葉氏此作之動機,蓋當時歐美唱盤全內建(16)、33、45、78共3至4種轉速變換。 2]當時16轉/10吋碟已有廠家生產,真相渾沌未明)。 「福茂」成立,島內第1家國外原版代理公司。 1958年,唱片公司開始培養歌星,自製華、台語唱片。 「麗歌」成立。 1959年,彭雙林在苗栗成立「美樂唱片」,客家音樂專門。 郭義三的「月球」唱片廠成立,出版福佬說唱、南管、北管、八音;1970至80年代也出客家音樂。 中廣引進立體聲。 業者應用賽璐璐加工處理製成唱片(或謂業者用大張X光片製造「軟片唱片」) ,世界首度出現「薄片」唱片,不久法國、日本亦有此類唱片。(按,近似中國大陸的「薄膜」唱片) 1960年,「亞洲」發行洪一峰《舊情綿綿》。 |
1957年,「中唱」錄音師馬瑋研製單聲道錄音「密紋唱片」(即LP)成功。 首批出版的『中密紋唱片』(即10吋、33轉LP,每面約17分鐘)有《黃河大合唱》等6種。 (之后,中國管每面約4分鐘的留聲機SP為「粗紋唱片」) 1959年, 慶祝「建國」10週年.錄製出版《國歌》專用碟,改善了「建國」以後缺乏高水準《國歌》錄音的劣況。 首回錄製俞麗拿演奏《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裕明電鍍廠」、「大華制針廠」和「歌林工業社」給併入「中國唱片廠」。 「中唱」1躍而成全中國最大、也是唯1的唱碟、唱機、唱針3位1體的獨大國有企業。 1960年,3月「中唱」研製出立體聲LP,只有樣片,沒正式量產。 |
立 體 聲 LP 時 期 | ||
60年代 | 1961年,某某某(待考)以透明塑膠印上彩圖製成唱片史上第1枚「圖像唱片」(發行公司待考)。 1961年,「海山」成立,大力培植本土詞、曲作家,將國內唱片拓展至海外。 1962年,唱片製造升級為「油壓半自動機械」,原料改用「乙烯樹脂」。 1963年,島嶼錄製的第1枚立體聲唱片《孝婦淚》問世(按,應為10吋、33轉碟,發行公司待查)。 經葉經泰機器改良,島嶼製作立體聲唱片的能力大幅提昇。 ???年,「鈴鈴唱片」在台北三重成立,福佬傳統戲曲專門;也出客家流行歌和笑科劇。 「遠東唱片」在中壢成立,客家音樂專門。 「百合唱片」在中壢成立,客家音樂專門。 「惠美唱片」在台北成立,客家音樂專門,出版「李文古笑科劇」帶動客家流行歌發展。 錄音帶業開始發展。 1966年,專業級的「白金錄音室」、「葉和鳴錄音室」成立。 1967年,「上揚」成立,代理與進口原版西洋古典。 1967年,12吋33轉唱片問世。(首發曲目跟發行公司待考) 1970年,「福茂」開始發行原版卡帶。 |
1961年,「中唱」開始搶錄國寶級藝人的珍貴錄音。 1963年,「中國唱片發行公司」成立,總經銷「中唱」唱碟、唱機及其配件。 「中唱」為柬埔寨、印尼和阿爾巴尼製作生產唱碟,並接受「朝鮮唱片廠」留學生實習。 1964年,「中唱」廣州分社成立。 1966年,「中唱」自行研發「薄膜唱片」(7吋,33轉,每面6分鐘)成功。 「中唱」出版「毛主席」語錄歌曲和詩詞歌曲。 上海大錄音棚建成。 1968年,「中唱」研發的「薄膜唱片」正式量產。因價位低廉,廣受歡迎。當年產量達188萬枚。 2月,北京和成都成立兩個唱片廠。 1970年, 出版《黃河鋼琴協奏曲》。 |
70年代 | 1971年,「歌林」成立。代理DG與ECM。 1975年,唱片原料改用「塑膠粒抽料(PVC)」,製作技術從「壓片」改為「射出」。 1976年,「新格」成立。 廖初男成立「朝陽卡帶公司」,正式生產卡式錄音帶。 1978年,「波麗」與美國RCA、英國EMI;「四海」與美國WEA(華納);「海山」跟美國CBS、日本Sony;「歌林」與西德寶麗金;「福茂」跟英國Decca展開合作關係,生產「代理版」。 1980年 頃,唱片製造全面改為自動射出壓片,唱片開始大量生產。 1980年,葉進泰從瑞士進口24軌錄音座。 |
1971年,「成都廠」開工,產能為年產「薄膜唱片」80O萬枚。 1972年,SP粗紋唱片停產。 7吋、10吋的33轉、45轉「密紋唱片LP」,和7吋「薄膜唱片」成為主流產品。 1973年,「中唱」在北京設立中國第1套「多聲道立體聲錄音系統」,開始製作立體聲節目。 1975年,「中唱」試製成功「立體聲密紋唱片」和雙聲道立體聲電唱機「S-21」 1976年,「中唱」研發出10吋「大薄膜唱片」(每面約16分鐘)。 10月,「粉碎4人幫」,文革結束。 1977年,「大薄膜唱片」正式量產。 1978年,「中唱」業務逐日恢復,成立錄音技術部、音樂編輯部、戲曲編輯部、出版部等。 廣州分社恢復工作。 1978-1980年發行了大量「學習漢語拼音」、「漢語普通話」和外語的教學「薄膜唱片」,為總生產量3分之1強。 1979年,廣州分社在汕頭進行第1回立體聲錄音。 7月 中共「中央廣播事業局」頒布「薄膜膠碟」的工業標準。 9月 「中唱」引進音樂卡帶快速拷貝生產線。 1980年,「中唱」正式出版第1批12吋、33轉立體聲「大密紋唱片LP」(每面約25分鐘)。 廣州分社的立體聲錄音棚啟用。 《中國》牌音樂卡帶正式發行。 「中唱」與日本JVC、東芝、美國哥倫比亞簽約,合作出版唱碟、卡帶。 |
80年代 | 1981年,「滾石」成立。 1982年,「飛碟」成立。 「上格」成立。 1983年,「喜瑪拉雅」成立,接管「海山唱片」。 「藍白」成立。 1984年,「吉馬」成立。 「福茂」開始錄製中國民樂唱片。 1985年,「可登」成立。 「滾石」代理EMI,並發行「代理版」LP。 「滾石」發行(據說)台灣流行音樂史上第1款cd——齊豫、潘越雲《回聲》。 1986年,「IFPI在台分會」成立,名為「財團法人國際唱片交流基金會」。 「滾石」代理RCA,並發行「代理版」LP。 1987年,「水晶」成立。 1988年,台灣區唱片同業公會「音響版權委員會」,7月1日起整理所屬會員之音樂版權資料,以作為日後各使用單位收費之依據。 島嶼第1家cd光碟製造廠「錸德科技公司」成立。 1988年,台灣第1個跨國唱片公司「寶麗金」成立。 1990年,葉進泰的「錸德」開始壓製cd。 |
1981年, 出版《中國戲曲藝術家唱腔選》共100集,1986年出齊。 「中唱」編輯的《新編大戲考》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Kh`o按,該書有極完善的京劇SP資料)。 年底 ,廣州分社開始量產音樂卡帶。 1982年,「中國唱片廠」改名「中國唱片公司」(亦稱「中國唱片社」,下仍簡稱「中唱」) 《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大型作品進行立體聲新錄音。 發行立體聲「薄膜唱片」。 該年唱片、卡帶發行量達6千4百萬枚/盒,創「中唱」發行量最高記錄。 1983年,「中唱」成立廣州分公司、成都分公司。 「中唱」在「莫斯科國際書展」首次展出中國製唱碟。 10月,上海「中唱」研製出《標準測試唱片》,確認為國家標準。 1984年,此碟獲得「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官方書面確認,中國成為「IEC標準」測試唱片的4個生產國之1。 6月,「中唱」引進3套當時最先進的電腦操控「24軌立體聲錄音系統」,裝設在北京、上海和廣州。 1985年,「中唱」首度參加法國的「國際唱片大展MIDEM」。 「中唱」更名為「中国唱片總公司」(下仍簡稱「中唱」)。 廣州「中唱」發行《金碟》、《南國》2個卡帶副牌。 5月,廣州「中唱」合資建成「亞州音像唱片公司」,擁有全自動「立體聲唱碟」生產線。 成都「中唱」的《神州》牌音樂卡帶、唱碟問世。 「中唱」在北京設「高斯快速音樂卡帶拷貝」生產線。 「中唱」錄製的民樂節日獲國際「音響技術大獎」和「音響技術特別推薦獎」。 廣州「中唱」開始出版錄影帶。 1986年11月,「中唱」購建中國第1套「多音軌數位錄音系統」。 上海「中唱」使用多聲軌立體聲錄音設備,第2次錄製俞麗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1987年,上海「中唱」取得美國「杜比」公司認證。 1988年,4月「中唱」深圳公司成立。 5月,廣州「中唱」出版中國第1批cd,曲目是粵劇《紅線女唱腔藝術精選》、《搜書院》等。 1989年,10月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週年,「中唱」在北京舉辦第1屆「金唱片獎」活動。 [ 尾聲 ] 1991年, 10月上海「中唱」與外資合資成立「上海聯合光盤有限公司」。 1992年, 11月,上海「中唱」使用「數位多軌立體聲」錄音設備第3度錄製俞麗拿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發行cd版。(1959-92年,此曲發行已逾300萬枚/盒)。 |
咱們然后就眼睜睜看著「氐雞駝法西斯」部隊登入海峽兩岸,毫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放了紅的藍的綠的政權,統1專政至今。咱有幸逃逸至島嶼南方1隅,可歎游擊基地勢單力薄,不啻蚍蜉撼樹,年來欣喜見到投歸義士漸增,乃不惴淺陋,特將上世紀遺事敬呈分享,是為記。Kh`o_2007 |
[ 圖 錄 ](有加邊框的是咱的收藏)
中共最早期SP[1]
中共最早期SP[2]
中共出版的越南音樂SP
薄膜唱片[1]
薄膜唱片[2]
薄膜唱片[3]《洪湖赤衛隊》共4面兩枚全--1O吋
精裝M-043,俞麗娜的首演版本
俞麗娜的第2個版本
俞麗娜的第3個版本
沈榕獨奏,上海音樂學院管絃樂隊協奏,樊承武指揮[1]
中唱M-263,沈榕[2]
湯寶娣獨奏
盛中國獨奏
唐韻 小提琴獨奏
D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潘寅林 小提琴獨奏
精裝M-628,閩南高甲戲《昭君出塞》
精裝XM-1030,齊唱、軍樂《國際歌》,7吋
小鄧大陸版
紅目達仔::4季春::1971::O3:34
留言列表